厚街新塘小學成功入選市“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
傳承莞草編織藝術
東莞日報2024-03-26

■厚街新塘小學成功入選市“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
本報訊 今年年初,東莞市第四批“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評選結果出爐。厚街鎮新塘小學以“莞草織夢,非遺傳承”莞草課程項目成功入選。
日前,新塘小學在校內舉行市“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揭牌儀式,進一步彰顯學校對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。
多措并舉,推廣普及莞草編織技藝
活動上,厚街鎮教育管理中心、新塘小學相關負責人以及學校家委會代表共同為新塘小學“2024年東莞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揭牌。
據悉,東莞因“莞草”而得名,舊時厚街盛產莞草,草織業曾經盛極一時。2007年,厚街“莞草編織技藝”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在精心保護傳承下,這項綿延千年的非遺技藝重新煥發出生機。
新塘小學依托“莞草”種植為材料資源,“編織”為技術資源,以“傳承民間藝術”為出發點,在全校師生中推廣普及莞草編織技藝,并形成莞草編織勞動實踐特色課程。學校把種有許多“莞草”的鳳山公園設為校外勞動基地,組織學生體驗收割、晾曬“莞草”的全過程,還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、民間老藝人走進課堂,給學生們授課,傳授從日用品、小玩具到藝術品等各種不同的莞草編織方法,并建立了展覽室,完善校園莞草編織資源庫,供教師、學生參觀學習,傳承民間莞草編織藝術。
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
“‘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’的揭牌是學校在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,推動文化自信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。”新塘小學校長陳滿河表示,一直以來,新塘小學始終堅定非遺傳承的使命,發揮校園作為傳承和弘揚文化的重要陣地作用,希望通過“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”的創建,給學生提供更優的場地和條件、更豐富的教學內容,讓學生能夠與非遺面對面,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。
陳滿河還介紹,非遺文化需要與時俱進,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,以前的莞草編織更多的是編織席子,而隨著時代的發展,莞草還能編織成各種小動物玩具、手提籃子等。因此,學校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,創新出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的纏繞法、扎制法、起底法等編織方法。相比于傳統的莞草編織作品多是籃、筐、草席等生活用品以及制作時間長、工序復雜、作品形式單一問題,學校創新開發了動物系列、人物系列、草編畫系列燈、民俗風情等40多個品種,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,豐富莞草編織技藝的內容。
“莞草編織”非遺項目在新塘小學開展三年多來,培養了學生樂于動手、勤于實踐的習慣,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、表現力,創作出許多優秀的莞草編織作品,顯現了莞草編織獨有的魅力。自開發和實施莞草編織藝術教學以來,勞動課程深受學生喜愛,受歡迎程度由原來的50%躍升到95%。